一年前,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“最初一公里”融资难题,合肥市率先设立可以扶持未产业化的科技成果、直投型、高容忍度的基金——合肥市种子基金。
“核销机制、尽职免责机制、过程考核、激励机制、风险容忍机制...”针对种子期企业的高风险特点,合肥市种子基金开创性地推出一系列举措,为合肥探索特色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路径提供有力支撑
合肥科创集团与其所属的合肥产投集团旗下的创新投资、产投资本、国正公司等投资公司,共同进行投资工作。迄今为止,种子基金交出了亮眼的“成绩单”——截至目前,合肥市种子基金投资团队对接转化平台约30个,调研项目近500个,种子基金已审议102个项目,其中91个项目通过了立项会,75个项目通过了投委会;审批投资金额1.475亿元,已完成49个项目的签约和出资工作,合计出资9350万元;带动了多个投资机构跟投,其中科昂新材料、中科科乐、科芯微流、阿法纳生物、迈微新材料、核信生物、云创天慧、贵专电磁等多家企业后续融资或授信支持。
一年的时间,种子基金通过建章立制不断丰壤沃土、优化生态,助力一粒粒种子在庐州大地上生根发芽。
培育项目方面,立足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,着重对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等地标产业领域进行支持,同时在量子产业、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积极布局,扶持小微企业抓住产业机遇,培育一批“硬科技”类创新项目,已全面覆盖“芯屏汽合,急终生智”地标产业。
创新引导方面,联合合作高校、科研院所,实施“人才+团队+项目”的精准招才引智模式,支持高端科技人才200余人,32%项目曾获市级以上赛事或大院大所举办的创新创业大赛奖项。
运作机制方面,管理团队持续优化管理模式,修订完善基金制度、拓展项目征集渠道、建立基金线上系统、投后赋能增值,联动各县区、创新联合体,合作设立参股子基金,发挥基金动能指数效应。
生态营造方面,围绕创新资源,基金管理团队开展了科技成果转化、金融投资、资源对接、培训咨询等生态服务,依托旗下创新平台、孵化器,行成“1+N”的模式促进多方主体各展所长,协同探索“成果转化+科创服务+产业运营+基金赋能”新路径,现已成为合肥市创投行业的一张崭新名片。
2023年,合肥市种子基金再出发,迎着希望谋划新一阶段的拔节生长,将持续运用国有资本力量,发挥好种子基金“投早、投小、投科技”作用,通过供需两端发力,与新型研发机构、科技成果转化专班、科创大脑等充分联合,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早期科技企业融资难题,共同迎接合肥市科技成果转化的“春天”。